刚刚观看了刚上映的抗战片《东极岛》,感觉和之前看《南京照相馆》时的感受如出一辙。开场便令人潸然泪下,随着剧情的推进,直到最后几乎泪流满面。虽然两部影片都聚焦在平民抗战的题材上,但《东极岛》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?让我在大家观看之前,先来点亮一些影片的精彩亮点。
亮点一:血性与抗争的精神!
与许多抗战片不同,《东极岛》深刻展现了中国人身上那种顽强的血性。以往,许多抗战电影中的中国人,面对日本兵的枪炮,往往选择忍耐甚至屈服,甚至有人背叛同胞为日军效力。例如,《南京照相馆》中的王传君饰演的翻译便是这样的角色,一直忍辱负重,面对屠杀不敢反抗。
展开剩余82%然而,在《东极岛》中,朱一龙饰演的男主角则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。他是海上渔民的后代,村民们将其视为“海盗的后代”,这使得他从一开始便散发着一种野性与血性的气质。起初,他和吴磊饰演的海盗兄弟虽然选择忍耐、屈膝,但当目睹自己的亲弟弟被日本人残忍杀害后,这股血性终于觉醒。在影片的高潮,朱一龙身形血淋淋、面露怒气,在日本兵的哨所里单枪匹马击杀四名敌人,背着四支缴获的枪走出,这一幕充分展现了“以血还血”的决绝,令观众不禁感叹中国人的坚韧与勇气。
亮点二:情绪的渐进与爆发!
《东极岛》是一部情绪驱动的影片,管虎导演在影片的130分钟中,通过层层递进的情节,巧妙地掌控了观众的情感节奏。开场时,东极岛的村民面对日本兵的威胁,唯有低头忍气吞声。然而,随着剧情的推进,村民们的愤怒情绪逐渐积蓄。当美军一声炮响打破宁静,紧接着,日本士兵的入侵和村民的死亡将情绪推向高潮。
在这个过程中,杨皓宇饰演的保长,是最能触动观众情感的角色之一。最初,他一直劝说朱一龙忍耐,甚至忍受侮辱与打骂,但当村民被杀、他的亲人被伤害时,他终于情绪爆发。在一次葬礼上,日本兵毫不留情地射击村民,保长怒斥日本兵,并最终爆发出愤怒的咆哮。那一刻的愤怒,令整个电影的情绪进入最高潮,正是他情绪的转变,促使其他村民奋起反抗。
朱一龙的情绪变化同样引人注目,他因弟弟的死而爆发出的愤怒与杀气,足以从银幕中溢出。总的来说,这部电影通过这些人物的情感波动与爆发,完美诠释了管虎导演对情绪节奏的精准把控。
亮点三:震撼的大场面!
不得不提的是,《东极岛》中的大场面,尤其是电影的最后二十分钟,令人震撼。影片中的里斯本丸号即将沉没时,东极岛渔民驾驶着数十艘船只,勇敢地驶向沉船营救落水的英国士兵。这一场景的宏大气势令我仿佛置身于《加勒比海盗》的画面中,甚至产生一种更为强烈的自豪感。此时,我不禁想到中国人古代的海上霸气,郑和七下西洋的雄风。
尤其是倪妮高喊“撒大网,捞大鱼”时,这种极具中国海洋文化的场面,展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。后续的沉船大场面也令我叹为观止,那巨大的漩涡、断裂的船体与从远处望去掉入水中的士兵,都将整场戏推向了极致的视觉震撼。
这些大场面不仅具备了与好莱坞大片媲美的水准,更令我感受到了中国电影在视觉表达方面的崭新突破。而这一切,都发生在一个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——中国渔民在日军的眼皮底下冒死救助几百名落水的英国军人,这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平民抗战,远比单纯的军事抗战更具震撼力。平民没有武器,却依旧义无反顾地救助陌生的外国人,展现的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与中国人的深厚善良。
正如电影所展现的,东极岛的村民无论遭遇什么困境,他们总会伸出援手,因为他们深知人命如同自己。这样的精神,不仅反映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,也昭示了中国人骨子里那份与生俱来的善良与担当。
这部影片,无论是情绪的递进,人物的情感爆发,还是震撼的视觉效果,都为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观影体验。
发布于:福建省美林配资-配资专业门户-在线配资炒股-好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