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来自祖国各地
入伍时大多不到30岁
他们歼灭了4.7万余日军
收复了滇西8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
他们,有个共同的名字
——中国远征军
中国远征军雕塑群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松山战役旧址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新华网“重访抗战地标”报道组
近日来到云南保山
有关中国远征军的故事
我们从这里开始探访
展开剩余95%……
1
中国远征军
1941年12月
太平洋战争爆发
日军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
并将矛头直指缅甸
企图从陆上封锁中国战场的西南后方
——云南
进一步孤立中国
中缅国界畹町桥,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为保卫滇缅公路这条抗战“生命线”
同时对英军盟友予以支持
1942年3月
十万中国远征军
从云南畹町走出国门,入缅对日作战
掀开了我国抗战史上
悲壮的一页
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小团坡上矗立的远征军墓碑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国殇墓园管理所讲解员 杨淑娟:
远征军初次入缅,虽然在仁安羌等地获得辉煌战绩,但由于指挥系统混乱,最终饮恨败退,数万将士埋骨异国他乡。远征军撤退时,日军尾随其后,攻入云南境内滇西大后方。
1942年5月
为阻挡日军进一步进犯
中国远征军炸毁惠通桥
——滇缅公路过怒江唯一通道
阻敌于对岸
双方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隔江对峙
两年间
国际战局发生转变
随着法西斯势力在各战场节节败退
1944年5月
重整旗鼓的中国远征军
强渡怒江,发起滇西反攻战
而战役的“锁钥”,便是松山
2
松山为什么重要?
2025年8月
记者一行沿着昔日的滇缅公路
来到有“滇西雨屏”之称的
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
与龙陵县文管所副所长饶斌会合
一同前往昔日的松山战场
俯瞰松山战役旧址。新华网 刘东 摄
松山,坐落于云南省龙陵县腊勐镇
它高踞于怒江峡谷西岸
因扼守滇缅公路咽喉
被称为“东方直布罗陀”
滇西抗日战争松山战役主战场遗址之一,位于龙陵县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对于中国军队来说
必须先攻克松山
才能打通滇缅公路,打通运输命脉
掌握反攻主动权
在松山战役旧址
我们看到
当年被鲜血染红过的土地
如今山峦苍翠、松涛阵阵
然而,沿着林间栈道
向主峰方向再多走走就会发现
暗堡、地堡、猫耳洞、单兵掩体、散兵坑……
几乎每走十几米就能遇到一个
松山战役旧址内的日军多联体堡垒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松山战役旧址内的日军单兵掩体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1942年,侵占滇西后
日军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
在松山上构筑了
交通壕相通、明暗堡遍布
具备交叉火力支持的地下堡垒群
两个主堡,建在山顶
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文管所副所长 饶斌
他们在山顶做了两个主堡,一南一北。主堡里面有休息、弹药储存、粮食储存的地方,还在二层、三层配置了轻重火力机枪,甚至还有一门布防炮也都在堡垒里面。
3
收复松山
站在松山眺望怒江对岸,对岸是当年我军阵地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站在松山远望
怒江峡谷尽收眼底
我们看到
滇缅公路、惠通桥在目视距离之内
山坡又陡又险
向上攀爬本就吃力
更艰难的,是通往龙陵的公路
被日军火力点完全覆盖
……
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公墓墓碑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松山战役旧址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第11集团军及第八军围攻松山3个月
伤亡很大
转机出现在1944年8月
荣1师接替新28师担任主攻后
将日军阵地按天干地支逐一编号
挨个拔除
打到子高地时
发现阵地中央的地堡难以接近
不得已祭出奇招
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文管所副所长 饶斌
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,用爆破的方式才把这个地方成功拿下来了。就是用工兵铲,然后一撮一撮地把爆破壕给挖出来的。
松山战役旧址内,中国远征军挖掘的爆破壕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爆破壕有一南一北两条
分别通往日军的南堡和北堡
在北爆破壕我们看到
长约200米战壕
蜿蜒延伸至山顶
而这200米的战壕
挖起来相当艰难!
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文管所副所长 饶斌
这里是日军火力范围的一个射击死角,再往上的话就要到了日军的火力范围了,这个时候咱们就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,保护工兵不受到日军的火力覆盖。如果日军扔一个手榴弹下来,在壕沟里面爆炸,士兵就受到损伤就比较大,一个办法,就是在壕沟上用钢板搭一层结构,起到一个反弹作用。咱们基本上每往前挖一米,都要在上面覆盖坑道。
沿着爆破壕的方向继续向前
我们在存放炸药的爆破药室
停下了脚步
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文管所副所长 饶斌
北堡结构和南堡结构其实是一样的,也就是通过开挖一个缺口,然后在里面囤放炸药。第八军的前置指挥部在那里设置了一个爆破装置。
松山主峰子高地北堡爆破坑落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松山战役旧址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1944年8月20日
松山主峰子高地日军地堡正下方
中国军队秘密挖掘的坑道
3吨TNT炸药,静置其中
日军主堡被炸。视频截图
9点15分,大地颤动
松山主峰烟尘腾空而起
日军两大主堡被掀翻在天
中国军队随后冲向主峰
……
马槽洼头
——主峰附近一个小山头
远征军占领松山主峰后
不甘失败的日军疯狂反扑
中国军队拼死抵抗
双方在此展开肉搏
过后清理战场
敌我双方缠斗一起的士兵就有62对
后来
人们将这里改名为“肉搏山”
中国远征军雕塑群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松山战役旧址。新华网 丁凝 摄
一寸山河一寸血,青山处处埋忠骨
从1944年6月4日开战
到9月7日结束
松山战役
历经大战十次,小战百余次
中国远征军
以牺牲7760余人的代价
全歼盘踞的千余名日军
中国军队第一次
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
松山战役纪念碑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松山战役旧址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在松山战役纪念碑前
我们静默着久久仰望
来松山之前,我们在龙陵买了几束菊花
一边向山上走着,一边将花
放在103师阵亡将士公墓前
放在爆破壕和爆破落坑里
放在“肉搏山”山间
放在松山战役纪念碑下
放在中国远征军拼死战斗过的松山战场
以寄哀思
4
胜利的曙光!
松山——中国远征军收复的第一块国土
之于抗战的胜利有多重要?
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着怎样的影响?
带着问题,我们来到怒江东岸
请教军史专家余戈
望江台碉堡指示牌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在怒江东岸
沿着滇缅公路一路前行
经指示牌指引
我们在一个狭窄的岔道转弯
找到了望江台碉堡
在和日军隔怒江对峙的两年中
为加强江防
远征军沿着怒江的东侧
修了几十个碉堡
从望江台碉堡的瞭望孔往西望
可以看到怒江、惠通桥
和对面的松山
望江台碉堡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军史专家 余戈
这是其中的一个位置,正好是监控惠通桥附近的江面,同时也可以监控松山。
在怒江东岸(施甸县境内)眺望,松山位于图片右上角,江面上三座桥中间的一座是惠通桥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松山战役的胜利
拔除了日军
这颗盘踞在滇缅公路上的“钉子”
使军队及物资顺利运往前方
军史专家 余戈
松山9月7号收复以后,一个星期腾冲就打下来了,然后腾冲的部队就和松山这边的部队一起调到了龙陵,开始进行龙陵会战,然后很快就把龙陵也打下来。然后就沿着芒市、遮放、畹町一起就把日军赶出了中国。
位于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内的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。新华网 赵普凡 摄
1944年9月14日,收复腾冲
11月3日,收复龙陵
……
抗日战争,将迎来胜利的曙光
5
不屈的脊梁
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
也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战场
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
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
“假如没有中国
假如中国被打垮了
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
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
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
打下印度……”
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说
“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
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
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
只有中国”
松山战役纪念碑和中国远征军雕塑群,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松山战役旧址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在亿万华夏儿女筑成的血肉长城面前
没有“如果”
面对坚如磐石的敌阵
和危机四伏的“火网”
中国军人目光如炬
九死未悔
云南腾冲国殇墓园,中国远征军墓碑前摆放着鲜花、糖果、零食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怒江奔腾不息,青山忠骨长存
在今天腾冲、松山、畹町等地
在中国远征军
为之洒过血、拼过命的地方
前来祭奠的人们络绎不绝
人们自发地来到这里
不少人还带着孩子一起
他们鞠躬、敬礼
为英雄献上鲜花、糖果和烈酒
松山战役旧址内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公墓,墓碑前摆满了来访者带来的鲜花、糖果等。新华网记者 肇蕾 摄
我没有忘记,你没有忘记
历史没有忘记,人民没有忘记!
来源:新华网·宝藏青年工作室、新华社云南分社、新华网云南分公司
策划:车玉明 刘加文 李志晖
统筹:肖阳 刘洪
执行:牟彦秋 梁甜甜 董静雪 黄林昊
作者:肇蕾
发布于:北京市美林配资-配资专业门户-在线配资炒股-好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